4.8分的年度巨坑,烂得可真够彻底
收录于话题
诈骗,赤裸裸的诈骗。
说的就是昨天上映的《花木兰》。
本来以为海报已经够难看了。
万万没想到,正片比海报还难看!
豆瓣4.8分,它值得。
废话不多说,香玉这就开始吐槽。
《花木兰》
Mulan
说实话,原版动画片也就是中上水平。
所以对这部真人电影,我一开始没抱多大期望。
但还是出乎意料地,被雷到了。
首先,距离动画都过去二十多年了,迪士尼还是没做好功课。
各种背景设定错误百出,仗着是奇幻片就瞎糊弄。
这多少说明了一些态度问题。
电影一上来就给了木兰的老家一个大全景——
福建土楼,老《大鱼海棠》了。
遥想冷战时期,土楼一度被美国当成秘密核弹发射井。
这都过去半个世纪了,还是没能在西方国家祛魅。
随便拍拍就是惊艳老外的中国式奇观。
但问题来了,木兰不是福建人,也不是南方人。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根据考据,木兰应该来自河南商丘。
乍一看,这是个细节问题,可以忽略。
但继续看下去就会发现,迪士尼又自打脸了。
电影里的大反派自称柔然人,也就是说,故事是发生在北魏对柔然战争时期。
但那时候福建根本就不是北魏的领土啊。
好吧,这对于迪士尼来说不重要。
接下来,郑佩佩饰演的媒婆出场了。
比这一身扮相还要惊悚的,是她背后那副对联: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望世间眷属全是有情人。」
蛤?这也F88体育app太能糊弄了吧。
看到这儿,香玉明白了,迪士尼分明是在告诉我们:
认真你就输了。
《花木兰》虽然取材自中国,但并没有真正尊重中国的历史文化。
只不过是利用这些陈旧刻板的东方符号,拼贴出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古代中国。
李连杰饰演的皇帝造型很像傅满洲
对此,萨义德老早就看透了:
东方几乎是被欧洲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地方,自古以来就代表着罗曼司、异国情调、美丽的风景、难忘的回忆、非凡的经历。
但就算如此,电影对东方情调的展示也不及格。
动画片好歹还化用了水墨画等等中国元素。
而真人电影只剩下空洞的视觉符号。
还时不时乱入一些西方元素,搞得中不中、西不西。
巩俐的角色就是其中最大的败笔。
她的名字「仙娘」让人联想到迪士尼童话祖传的「仙女教母」。
但这位仙女教母不走寻常路,出场就是恶毒反派待遇。
锋利的爪子轻易就能夺人命,还可以在人鸟形态之间无缝切换。
动画原型就是那只和大反派出双入对的老鹰,最后被木须做成了蒙古烤肉。
老鹰出现在《花木兰》里并不违和,但换成鹰身女妖就相当违和了。
因为这个形象实际上出自希腊神话,通常被叫做哈耳庇厄(Harpy)。
和东方没有半毛钱关系,反倒像低配版《沉睡魔咒》的玛琳菲森:
同样因为异于常人而遭到迫害,同样为了复仇而黑化,也同样和善良的女主相爱相杀。
这个角色的行为动机是西方式的,追求自由平等、自我救赎。
她总挂在嘴边的「女巫」也是西方说法,暗指历史上迫害女性的猎巫运动。
在电影的高潮部分,她舍身为木兰挡下一箭,非常潦草地领了便当。
这本应是全片最感人的一幕,但我的内心毫无波澜。
因为编剧一点前戏都没做啊。
之前的一个多小时里仙娘都是个恶毒反派,到最后突然180度大转变,让人很难信服。
迪姬尼搞姬没有错,但不能舍本逐末,丢了最基本的剧情合理性。
中不中、西不西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价值观的问题。
迪士尼的价值观,和中国古代的木兰故事完全不同。
无论是动画版《花木兰》还是如今的真人电影,本质上都在讲女性的觉醒和解放。
两个版本都用相当多的篇幅,描绘木兰如何闹翻媒婆的礼仪课。
她对封建礼教表现出了很明显的厌恶和抗拒。
所以,替父参军自然多出了一层反叛的意味。
而中国古代诗歌传说中的木兰,是一个普通的传统女性。
她更多代表的是忠君爱国、孝顺父母的中华传统美德。
还记得《木兰诗》的开头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木兰在家做着织布的女红,却因为征兵的事情而烦恼不已。
既担心父亲的身体,又深知征兵的迫切,于是不得不选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这个纠结的过程,在电影里完全没有得到表现。
刘亦菲版木兰,从一开始就是个勇士了。
至于十年征战,诗F88体育_F88体育app_F88官网里只用三句话带过: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而电影恰恰相反,把最多的篇幅放在了军旅生活上。
更准确地说,是性别错位带来的特殊体验。
木兰初入军营最大的感受是生理不适:
不习惯和男人同床共枕,不喜欢参与油腻的直男社交。
但为了混下去,她只能通过模仿男性气质,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直男。
可惜的是,电影只拍出了F88app_F88app下载_F88官网最表面的尴尬,而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
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女性身份和困境。
所以从军应当是木兰女性意识渐渐觉醒的历程。
因此到了最后关头,冒着欺君的风险也要做出忠于自我的选择,卸下伪装露出长发。
这种心境的转变本来应该是自然渐进的。
但是编剧非旦没有描写木兰的成长,还强行安排巩皇来「点化」一番。
硬是把闪光点给掐灭了。
电影的结尾,木兰成功解救了皇帝,拒绝了官职。
皇帝御赐的佩剑上,刻着一个「孝」字。
有意思的是,英语原声台词把它说成「对家庭的奉献」(devotion to family)。
这是非常西式的解读。
而中国式的「孝」指的是孝顺(obedient),有一层家庭内部的等级纲常在里面。
所以说,电影不仅在视觉上乱炖东西方元素,对于人物的理解也非常错位。
给西方的内核套上东方的外壳,无论对哪边的观众来说都很别扭。
回过头想想,木兰为什么能够成为世代传颂的巾帼英雄?
光是骁勇善战还不够,她还必须得是传统女性美德的化身。
不争不抢,淡泊名利,打了胜仗之后解甲归田远离朝堂。
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冒犯到掌权的男性,才能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
所以木兰本身所代表的一部分价值观是落后于时代的,当代女性拒绝三从四德。
但她身上也有超越时代的坚韧勇敢,敢于挑战社会禁忌。
早在民国时期,一些中国女权先驱就用木兰的事迹来鼓舞同胞。
到了当下这个Metoo和反歧视运动复兴的时代,木兰当然可以承载更现代化的女性议题。
而对于迪士尼而言,木兰是重要的一步棋。
二十多年前,她就代表着变革,是迪士尼动画史上第一位不需要王子的公主。
时至今日,真人电影更加需要这样的女英雄。
于是迪士尼踌躇满志,但第一步就迈了个空:
小木兰飞檐走壁,靠的竟然是玄之又玄的「气」。
普通女孩木兰一下被改写成了天选之女,一路开挂如有神助。
于是这个故事带给普通女性的震撼少得可怜,彻底沦为老套奇幻片。
用《星球大战》的方式打开《花木兰》,也毫无违和感。
「气」就像是原力一样的存在,把木兰变成了「木兰·天行者」。
巩皇代表着原力黑暗面的诱惑,就差把皇帝赐的佩剑换成光剑了。
微博网友@漫港湾的PS作品
这样的故事在中国,也注定遭遇和星战一样的冷遇。
动画版《花木兰》虽然也不懂中国文化,但它很好地发挥了迪士尼自己的优势:
搞笑段子信手拈来,歌舞段落赏心悦目。
木兰纠结时唱出的《Reflection》,至今都算神曲级别。
对于女性身份的彷徨迷惘,这首歌给出了东方式含蓄细腻的表达,可以说是全片的点睛之笔。
真人电影去掉了木须龙,去掉了歌舞,但它的真实感增强了吗?
没有。
不仅如此,莫名其妙加上的凤凰还有点网页游戏的山寨感。
电影砍掉了木兰的纠结和困惑,也没有用心描绘她在军营里的奋斗。
于是,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天选之女开挂升级最后获得加冕的故事。
她比老版的木兰更强大了,活脱脱一个东方面孔的神奇女侠。
但是这有意义吗?
观众没法产生共情,对任何电影来说都是致命打击。
哪怕请来巩俐、李连杰、甄子丹、郑佩佩,也于事无补。
《花木兰》口碑崩盘,预测总票房也不超过3亿。
迪士尼调动全球最顶尖的资源,打了一场盛大的败仗。
每一步都想投机取巧,注定弄巧成拙。
两边都想讨好,结果就是两边都不待见。
说白了,这就是披着东方外衣的美式超英片。
但木兰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人心,恰恰因为她不是一个超级英雄。
而是一个普通人。
全文完。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在看」吧。